欢迎光临-东莞市聚金精密金属!
全国服务热线:
13662956210
联系我们

    联系人: 李先生  戴先生

    电 话: 0769-81888786

    传 真: 0769-81889879

    手 机: 13662956210

    E-mail: dgjjbxg@163.com

    网 址: http://www.dgjjbxg.com

    地 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宵边二环路口55号华美工业园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钢铁记忆】建国后冶金技术的几次重大突破
更新时间:2017.06.20 新闻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重点冶金企业的装备已沿着大型化、连续化、高效化、自动化的方向逐步迈进,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同时,钢铁工业还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仅从1978年到1990年,获国家发明奖的1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128项。其中包括采矿、选矿和资源综合利用、炼铁、炼钢、轧钢以及炼焦、耐火材料、铁合金、炭素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科技进步,扩大了品种,提高了质量,增加了产量。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广大科研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生产工人,为满足国际尖端和高技术所需的新材料,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如上世纪60年代,北京钢铁研究院等自力更生地研制了原子能工业需用的同位素分离膜,后来又研制成功了结构独特、性能优异的多种高效分离膜。前后共获国家发明奖4个,其中一等奖2个。

在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时,中国科研人员通过艰苦试验,终于独立解决了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科技难题,引起世界注目。

冶金系统还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的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及各种粉末合金等高技术需要的材料。如上世纪80年代成功地研制了钕铁硼稀土永磁合金,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还研制出国民经济急需的合金钢和低合金钢材,为能源工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提供了新型材料。如鞍钢为铁路车辆研制成功的耐大气腐蚀的低合金钢材,比原来的材料延长了寿命,已创效益上亿元,于1989年获国家十大专利发明创造金奖。

在基础研究方面,对金属学、金属物理学、冶金物理化学,也做出了贡献。如陈箎在断裂力学上的创见,以及我国学者关于“金属内耗”的理论,准晶研究,相变理论等,都引起了国际金属学界的注目。

已故著名冶金学家李薰,继他发现了氢在钢中引起发纹的定量规律之后,又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钢中气体的分析试验室,研究氢在炼钢过程中的变化。

周仁等关于氟在高炉中的行为研究,以及利用炉渣中的稀土元素制造稀土硅铁和球墨铸铁的成功,使中国在这一领域达到先进水平。邹元等对高钛高炉炼铁渣稠化理论的研究,以及对风口喷吹技术,都有创新性的贡献。还有的学者在稀土萃取应用理论的研究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实践和研究,钢铁科技界涌现了一批老中青结合的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上世纪80年代被授予国家级专家的共有40余人。

陈篪(1927-1978),金属物理和断裂力学专家。从事高温合金研究工作,揭示了γ′相的结构和真实性能,为发展以Ni3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的高温合金提供了可靠依据。我国最早开拓断裂力学理论和测试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在裂纹扩展判据问题的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最大切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等基础判据。


李薰(1913-1983),出生于湖南邵阳,物理冶金学家、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1940年获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冶金学科学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薰早年从事钢中氢的研究,进一步奠定了研究钢中氢的科学基础。他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研究飞机引擎主轴断裂的原因中,发现钢中氢脆的奥秘和规律,证明了钢的内部发裂是由于氢的存在引起的,并以扩散、溶解度和钢的结构等,阐明了不同温度下钢材尺寸大小、时间与钢中氢含量的关系,对世界各国钢铁技术一直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周仁(1892-1973),字子竞,江苏南京人,著名冶金学家和陶瓷学家,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中国钢铁冶金学、陶瓷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邹元燨(1915-1987),冶金物理化学家,半导体材料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上一篇: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下一篇:湛钢5050m3高炉投产以来的生产实…
全国服务热线:
1366295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