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市聚金精密金属!
全国服务热线:
13662956210
联系我们

    联系人: 李先生  戴先生

    电 话: 0769-81888786

    传 真: 0769-81889879

    手 机: 13662956210

    E-mail: dgjjbxg@163.com

    网 址: http://www.dgjjbxg.com

    地 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宵边二环路口55号华美工业园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不锈钢商情
钢市热点:河北钢铁并购德高的逻辑/珠三角钢贸生死劫
更新时间:2015.11.25 新闻来源:

高盛:明年钢铁等大宗商品需求疲弱

  高盛强调,首先,中国房地产的急剧放缓造成其今年迄今钢铁和水泥需求降至过去10年的最低水平,而这种负面冲击将在明年上半年完全反映出来;其次,中国流动性紧张等因素造成基建项目进展缓慢,不足以抵消房地产投资的疲软;第三,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以及更关注增长的质量意味着大宗商品需求增速下降是一个“新常态”。在中国疲软需求的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也难以得到大幅提振。

  海鑫钢铁破产重整 业内:与掌门人金融投资失败有关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起海鑫钢铁集团,可能并不是很多人都熟悉,但是在山西,在钢铁行业,这个名字却是赫赫有名。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这家公司,钢铁产能500万吨,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前掌门人李海仓曾经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海鑫钢铁掌门人的李兆会,也曾经是被称作是最年轻的山西首富。

  然而,近日,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海鑫钢铁集团4家债权人对海鑫集团的重整申请,这标志着海鑫集团破产重整进入法律程序。2003年就已经发展成为资产规模超过40亿元的地方支柱企业,曾经名闻全国的这个山西首富,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破产这一步的呢?在海鑫的命运之外,钢铁行业又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呢?

  海鑫集团车间的钢花已经整整8个月没有璀璨地绽放了,车间里冷如冰窖,这对一个钢铁企业来说,自然是个很不好的兆头。之后,债主围堵在集团门口,再后来,李兆会的住处每天都有债主上门。有工人说,先是厂子里能拿的东西被拿走了,再后来,李兆会收藏的一些字画之类的也被债主拿去抵债了。公开资料显示,海鑫集团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约为104.59亿元,而整个海鑫集团的账面资产为100.68亿元,这意味着集团的负债率超过100%。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仅仅是在11年前,海鑫钢铁还是资产规模超过40亿元的地方支柱产业,如今,却面临破产的窘境。"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一语道破这其中的必然。

  徐向春:即使不是海鑫破产,那肯定也有金鑫破产,也可能有土鑫破产,而整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这么严重,市场竞争激烈,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处于微利,必然要有一些企业经营不善,竞争力弱,最后被淘汰出局的。

  33岁的李兆会是准备接班继续李家辉煌的,赴澳大利亚学的就是企业管理,现代营销,只是没有想到接班会是那样的悲壮,父亲李海仓春节前在办公室遭到枪杀,22岁,他不得不中断学业,黄袍加身,执掌海鑫大业,并立志不让九泉之下的父亲失望。在业内人士徐勇波看来,李兆会接班之时,还是奉钢铁为香饽饽的年代,有资源就能迎来财源滚滚。

  徐勇波:盛况空前啊,就是当时这些有钱的,做钢铁的,他们基本上能拉动当地的消费能得有1-2个点,我认识的一些老板吃饭、唱KTV一年大概花费就在1000万-2000万,这能反映当时的盛况吧。

  李兆会一上手就不负众望地延续了父亲的辉煌,第一年,海鑫完成总产值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第二年,他指挥海鑫入股民生银行成为第十大股东。这都是值得炫耀的成绩单。李兆会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他却在2010年高调地娶了名气不小的演员车晓为妻,酒席500桌,婚车200辆,海鑫1万多职工都被邀请参加婚礼,并且每人还拿到500元的红包。500万元的婚礼,足以说明那时的海鑫依然底子不薄,只是危机慢慢的开始显现。2011年末,中国钢铁行业的总债务余额已经达到了4000亿美元,徐勇波说:

  徐勇波:06-07年开始我开始做钢材的时候,别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是做钢铁的,非常觉得有面子,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个年代,做钢铁意味着首先你有钱,其次你有人脉。现在人家问你做什么的,我一般说,我是做互联网的。做钢铁不挣钱啊,卖钢材不如卖白菜,一吨钢材,如果论斤卖的一斤的话一吨就挣几毛钱,卖一斤钢材就挣一根冰棍嘛!

  婚姻只维持了一年零3个月,李兆会离婚的消息同样石破天惊,而后,钢铁行业的寒冬悄然而至,海鑫没能幸免。徐永波分析认为,海鑫的失败与李兆会的金融投资失败不无关系。

  徐勇波:我觉得他是金融这块儿投入的比较大,而且金融市场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他可能风险没有控制好,然后导致整个盘的资金链断裂。

  海鑫为什么会从一个钢铁巨人沦落到如今的破产结局,其中的原因可能一言难尽。市场、政策和资金各种因素,包括公司自身的决策失误都不能逃脱干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钢铁市场大环境的由盛转衰是海鑫从高处跌落的时代幕布。

  中国钢铁业将迎来技术创新的黄金时代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在日前召开的“2014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表示,中国钢铁业将迎来技术创新的黄金时代。

  徐乐江表示,中国钢铁业深陷严冬,唯有改革和创新才是转型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说,过去,中国钢铁业走的是一条外延式的发展道路,依靠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如今,市场环境开始逆转,中国钢铁业必须转向内涵式发展,实现精益化运营。

  徐乐江认为,中国钢铁业面临资源和环境的紧约束、结构的失衡、严重的产能过剩三大困境,这三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造成的。中国钢铁企业为什么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不是因为我们的研发费用不足,也不是我们科技人员缺乏智慧,而是我们缺乏鼓励创新的制度和环境,而这个制度和环境是需要管理创新来营造的,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

  徐乐江认为,依靠技术创新可以拓展钢铁材料新的应用领域,获得新的市场空间;可以解决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排放,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他强调,钢铁生产的技术创新是钢铁产业重新获得发展空间的唯一手段,未来中国钢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是钢铁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展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升级。

  钢铁业转型升级对多元化产业有哪有帮助?

  “中国钢铁企业从长远战略的高度出发,在做强做精主业的同时,谋划优势多元产业的发展,是实现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这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多种经营工作委员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14(第二届)钢铁行业多元产业发展大会”上的一席话。

  多元化产业是必然选择

  1-9月份,全国共产粗钢6.18亿吨,同比增长2.34%。张长富说,从钢铁行业的形势看,一边是居高不下的产量,一边是疲软的市场需求,钢铁供大于求的矛盾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张长富表示,科学谋划布局多元产业发展将是推动未来钢铁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张长富认为,钢铁企业在布局多元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以下4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首先,发展多元产业,必须紧紧依托主业优势。目前,钢铁主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经验,这是钢铁企业的最大优势,也是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发展多元产业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以奥地利的奥钢联为例,其在汽车零部件和配件领域的“龙头”地位,恰恰是建立在其主业强大的竞争力基础上的。因此,钢铁企业发展多元产业切勿完全脱离主业,而必须依托主业优势、立足自身实际,推动多元产业发展。

  其次,发展多元产业,推动钢铁向服务制造转型。钢铁企业围绕主业发展多元产业,是钢铁产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制造发展、由制造向服务转型的必然趋势。因此,钢铁企业发展多元产业应该与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

  再其次,发展多元产业,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钢铁企业必须对传统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和精细化管理,全面对接市场、细分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多元产业培育打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最后,发展多元产业,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由于区域位置、发展理念、产品结构、目标客户等差异,企业切不可盲目照搬其他企业经验。在布局多元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立足自身优势、明确目标、控制风险,选择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多元产业发展路径。

  可喜的是,国内很多钢铁企业已积极在非钢产业方面寻求突破,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据中国钢铁协会副会长、本钢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张晓芳介绍,首钢、武钢等企业的多元产业收入或实现利润已占总收入或利润的50%;宝钢多元产业实现收入已达近千亿元,鞍钢多元产业外部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50%。

  国外钢铁企业经验值得借鉴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新常态,并向与会者分享了国外钢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李新创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钢铁工业的新常态表现为“三低一高”,即: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高压力。要想实现持续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李新创说,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非钢产业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德国蒂森克虏伯、日本新日铁住金、韩国浦项等世界著名钢铁集团,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钢铁企业,其多元产业发展均与钢铁主业并驾齐驱。譬如,蒂森克虏伯已将企业定位为全球型专业材料和技术集团,其集团的业务非钢产业已达到43%以上,其业务包括与钢铁主业紧密相关的“欧洲钢铁产品服务”、工程技术等6大板块。

  而我国多数钢铁企业发展多元产业大体分为贸易投资类、解决就业类、资源利用类,这三类都没有结合企业成长背景和资源禀赋等基础条件,从战略角度发展有效发挥企业自身资源优势的多元产业。李新创认为,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世界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王晓明表示,产能过剩已造成行业、企业效益急剧下降,并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钢铁产业通过多元化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王晓明说,虽然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的钢铁工业产能利用率仍处于合理区间的下限,但由于企业数量众多(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共37家,按集团口径统计的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18家,国际上才20家)、企业主要依靠价格竞争,造成产品价格和企业经营效益急剧下降。他说,钢铁需求正在进入峰值区,峰值约在8亿吨左右,而且这一峰值可能将持续10年-15年。产能过剩的绝对性和长期性,说明我国钢铁产业之前奉行的发展模式走到头了,到了发展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且这一时点的到来比预期的要早要快。

  王晓明说,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企业数量决定了转型升级路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建议制定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要放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研究;要放在国家产业和区域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的框架下研究;要放在国家深化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资源定价机制改革)的体制环境中研究。

  河北钢铁并购德高的逻辑

  11月18日,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与德高控股集团(Duferco DITH)在北京签署协议,前者增持后者的股权至51%。

  德高是世界名企,总部位于欧洲卢森堡,和大宗商品交易国际巨头嘉能可齐名。德高的官网显示,其创立于1979年,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与综合服务商,年销售钢材及原材料约2200万吨,为全球4.3万多家客户提供服务。

  这是中国钢铁企业首次收购国际成熟商业网络。河北钢铁集团高管对外宣称,控股德高后,河北钢铁将把其打造成具有更强核心竞争实力的国际知名综合贸易商和境外上市公司;同时,也将通过其全球布局的营销网络,将河北钢铁产业链延伸至全球终端。

  并购双方此前并不陌生。据媒体称,从2009年起的仅仅四年,河北钢铁麾下的唐山钢铁向德高出口钢材的数量,就从6.7万吨增至2012年的100万吨以上。2013年3月,唐山钢铁正式参股德高公司,占10%股份。

  此次并购,标注着双方不再是以前子公司层面的合作,而是两大集团正式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其中的商业逻辑,对河北钢铁集团而言,无疑是看中了德高积累了36年的销售网络。捆绑河北多家钢铁巨头打造而成的河北钢铁集团,年产钢铁近500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国内钢铁需求骤降,产能大规模闲置,导致钢铁价格跌至“冰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李新创公开称,钢铁需求下降“是长期趋势”。

  通过收购德高,控制其销售网络,实现产品、产能大规模快速“走出去”,是河北钢铁集团突围的捷径。在“过剩时代”,销售网络的重要性,远大于制造端。

  众所知周,河北省是中国的钢铁水泥生产重镇,在创造了巨大GDP的同时,也给京津冀带来严重的雾霾。该省近日下发了文件,题为《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过剩产能境外转移工作推进方案》,明确规定,到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要转移到境外500万吨,2023年要实现转移2000万吨的目标。

  河北钢铁集团曾于今年9月宣布,计划在南非建立一家产能500万吨的钢厂。

  在此次和德高的签约仪式上,具体并购金额并未对外透露。行业人士认为,目前全球经济疲软,钢铁贸易商的效益也很差,估值不会过高。德高2013年年报显示,最近三年其年利润分别为7733万、2034万和811万美元,下滑趋势明显。

  中钢集团800万卖资不抵债子公司 或回归传统主业

  深陷债务泥潭的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集团)在新帅徐思伟的带领下,正试图通过多途径减压。

  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11月17日,中钢集团将其累计持有的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吉铁)73.326%股权(3.8亿股)挂牌转让。对此,中钢吉铁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所以转让股权,是因为企业亏损严重,已经资不抵债。

  在一位接近中钢的人士看来,在债务泥潭中,中钢集团抛售上述资产,有“补充资金、缓解运营压力”的意图,也有调整业务方向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挂牌信息中,中钢吉铁的资产总计25.78亿元,中钢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73.326%的股权,对应价值应为18.9亿元。与此对应的是,因中钢吉铁的负债达到27.68亿元,此次转让股权的对应评估值为-1.39亿元,而挂牌价格仅为8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钢与力拓签署协议商讨恰那铁矿合作第2轮展期”、“中钢国际子公司签订7.24亿元经营合同”的利好,于本周出现在了中钢官方网站上。

  在一位市场人士看来,为钢铁贸易提供服务,本是中钢集团的立足之本,但涉足生产的扩张最终成了包袱,近期的一些动作或预示着公司正向传统贸易服务回归。

  海鑫钢铁几乎成为空厂 破产重整难寻“救世主

  海鑫“少帅”李兆会上台后就不负众望地延续了父亲的辉煌,第一年,海鑫完成总产值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第二年,他指挥海鑫入股民生银行成为第十大股东。这都是值得炫耀的成绩单。而随后那场耗费500万元的婚礼,更是让李兆会在山西一时风光无二,不过,随后海鑫的危机慢慢的开始显现。

  据公开资料显示,海鑫集团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约为104.59亿元,而整个海鑫集团的账面资产仅100.68亿元,这意味着其负债率超过100%。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李兆会“不爱钢铁爱投资”。

  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破产重整可以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和债务上的调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可是由于海鑫集团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加上大量的贷款逾期,拖欠上下游客户款项较大,面临多家债权人的法律诉讼,在尝试了复产、重组和清算后已经无法通过企业自救的形式恢复生产。

  而如果进行破产重整,意味着海鑫钢铁仍然在为保命苦苦挣扎,不过在张琳看来,海鑫钢铁的债务问题的严重已经超出了投资者的忍受范围,想让投资者慷慨解囊的难度很大,“海鑫债务太高,当下钢企的资金链几乎都处于紧绷的状态,投资者对于投资钢企也是望而却步,像海鑫钢铁这样民营钢企,投资者也很难提起兴趣来接盘这样的烫手山芋”。

  钢铁行业国企改革迫在眉睫

  中国经济时报:从公开的数据看,现在整个钢铁行业情况仍不太好,相比二季度,三季度虽有所回暖,但仍然不容乐观,前三季度11家亏损企业净亏损近6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亏21.52亿元。请你介绍下整个行业特别是钢铁国企是一种什么状况?

  刘海民:目前宏观经济减速,加上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使得这个行业整体上挣扎在盈亏边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效益指标中,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1.57%,远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5.07%的水平,在41个工业行业排倒数第二。其中一个值得深思的特点是大企业经济效益低于中小企业。比如占全国钢产量80%的8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今年1—8月份累计实现利润162亿元,其中大部分是铁矿山及其他非钢行业创造的,而据国家发改委公布,规模以上钢铁冶炼压延业同期实现利润508亿元;换言之,88家以外的中小企业实现利润比大中型企业高一倍以上,而它们的销售收入没有88家多。大中型企业中,有七八家平均每月亏损亿元以上,有少数企业已经资不抵债,这主要是国有企业。如果从大中型企业中减去宝钢、沙钢等少数优秀企业实现的利润,钢铁国企整体上是亏损的。

  中国经济时报:在你看来,钢铁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国有钢铁企业亏损有什么特点?

  刘海民:我认为,钢铁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失灵所致。产能过剩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市场失灵导致产量过剩。其他行业产能利用率并不都比钢铁行业高,但它们的平均利润大部分能保持在6%左右甚至更高水平。这说明这些行业的自发调节能力强,基本没有企业甘做“赔本买卖”(准确地说是边际贡献为负仍不停产),那么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不会太低。

  钢铁行业由于存在一批“做亏本买卖”的企业,而且这部分企业主要是国企,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造成优秀企业也跟着受累。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是受工艺特征因素影响,例如高炉开起来不能停,暂时焖炉和完全停下来再开损失都很大。但是,一些企业某些钢材品种每吨售价才三四千元,全年平均每吨亏损达上千元,用工艺特殊性就很难解释这样做有合理性。所以我认为,根本上或主要是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过去也注意到一些国有钢铁企业越亏损越生产,这样的企业为什么不能退出市场?

  刘海民:这就是因为市场失灵,同时这种市场失灵具有竞争尚不公平的制度背景。对上述现象,也不能简单地得出“亏损国企应该退出”的结论,原因是钢铁行业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钢市短暂回暖难解钢铁行业顽疾

  根据中国钢铁协会提供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重点钢铁企业的利润有所增加。前三季度,国内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172.40亿元,同比下降0.22%,但实现利润192.82亿元,同比增长71.26%,整个行业的销售利润虽然只有0.67%,但远远高于去年的0.34%。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大国,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7.8亿吨,几乎达到全球钢铁产量的50%。

  如此大的产量,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自然很大。而且由于国内铁矿石资源不足且质量不高,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很高,2013年我国进口铁矿石8.19亿吨,同比增长10.2%,对外依存度约67%。

  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有增无减,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国际钢铁价格依然处于下跌势头,中国的进口铁矿石数量也持续增加,1~10月中国进口铁矿砂7.8亿吨,增加16.5%。

  今年以来,持续下降的国际铁矿石价格,为盈利不佳的国内钢企带来雪中送炭的效果。

  数据显示,国际铁矿石现货价格已经从2013年初的每吨160美元下滑到如今的75美元,下降幅度已达53.12%,而且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铁矿石价格还在继续下跌。

  出口的增加也为国内钢铁行业的回暖带来利好。在出口方面,1~10月中国出口钢材7389.3万吨,增加42.2%。其中仅10月份,国内钢材出口量就达到855万吨,刷新了纪录,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超过8000万吨。而在2013年全年,我国出口钢材6234万吨。

  新环保法实施在即 专家热议钢铁节能环保趋势和出路

  钢铁研究总院教授张春霞总结了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大,总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吨钢能耗持续下降,但由于粗钢产量增长过快,总能耗上升。二是节能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开发。亟待开发低品质余热和炉渣显热回收利用技术,亟待解决煤气高效、高值利用问题和能源流网络优化问题。三是环保标准愈加严格,但缺乏技术、资金和管理支持。现有环保标准未能执行到位,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执法不到位,由此还造成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四是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控制水平多层次并存。五是钢铁产品出口量大,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负荷高。六是绿色发展的产业化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潘国友认为,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在节能环保方面面临着“两高两低”的问题,即产量高、能耗高、利润低、能效低。

  “受产能过剩、原燃料价格高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若将大中型、中小型钢铁企业一起考虑进去,我国钢铁工业目前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20%,钢铁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25%~30%。”潘国友说。

  珠三角钢贸生死劫:银行抱团催债 老板卖楼卖车

  日前,记者在中山民众镇拦了一辆搭客摩托,问:“知道珠三角钢材城吗?”司机说知道,不过钢材城一年前就没啥人了,现在已经变成了农贸市场。循着司机的指引,记者来到原来的珠三角钢材城,看到了一系列农贸招商广告。除非仔细辨别一些遗留的招牌痕迹,这里已经没有钢材市场的痕迹。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市场老板亏本,做不下去,已经转手他人。

  据了解,2011年开业时,珠三角钢材城曾有110多户商家进驻,租用了180多个卡位。从去年初起,“珠三角钢材城”钢贸商开始撤离,其余的则转做建筑钢材生意。去年10月,“珠三角钢材城”更名为“珠三角建筑钢材城”,但仍维持不到一年,以关闭收场。

  在东莞洪梅镇金鳌沙村,有一个“东莞钢材城”,2009年动工,首期工程占地306亩、投资3.3亿元,规划“进驻近千家企业,创造近万个岗位,年销售额将达到300亿元以上,创税1.5亿元”,曾被当地政府寄予厚。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东莞钢材城”生意惨淡,门店九成以上大门紧闭,半天也没见一辆运输钢材的货车出入。钢材城门店的招牌和广告都很陈旧,有的已脱色面目不清。

  豪赌中国消费崛起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谋求战略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导向,铁矿石不再吃香的今天,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业巨头们开始谋求转型。

  在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的日子里,对钢材的大量需求促成了铁矿石和炼焦煤的火爆,必和必拓从中收益颇丰。而如今,必和必拓正在豪赌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战略转型。

  如今,必和必拓正在将业务重心转向铜和石油,同时将铝、锰等业务剥离至一个价值180亿美元新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安哲(Andrew Mackenzie)计划在四天后的悉尼策略发布会上宣布具体计划。

  澳大利亚Roxby Downs镇的Olympic Dam铜矿是全球储量最大的铜矿之一,必和必拓早就做好准备,在这里大展拳脚。

  必和必拓转型的关键在于亚洲,尤其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必和必拓认为,随着这些地区中产阶级的日渐富裕,他们对于空调、电冰箱等消费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消费占中国GDP的比重为35%,而美国高达70%。如此看来,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据《华尔街日报》,必和必拓营销总裁Mike Henry表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铜需求都将持续增长。”他预计,到了2018年铜需求将会面临巨大缺口。如果不考虑新开发的铜矿,全球铜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将至少维持10年。

  而就像之前曾拉动了铁矿石和煤炭一样,中国将是拉动铜需求的最大动力。目前中国消费了全球40%的铜产量,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中国的铜需求将会继续上升。

  境外矿产投资正当时

  首先,境外购矿的政策面成熟。简政放权,境外矿产投资政策大幅放宽。在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明确,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而此次投资项目目录明确规定“地方企业投资3亿美元及以上项目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可见,政策又大幅放宽,这提高了企业对外投资的便利性,鼓励企业竞争国际矿业资源,提高国家矿业资源的保障能力。而且,中国政府也通过外交斡旋,为企业出海开拓空间,11月17日签订“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中国私营企业赴澳投资的投资审查门槛金额从2.48亿澳元提升至10.78亿澳元,已和日本等国的免审门槛一致。

  其次,现在是境外矿产投资好时机。随着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持续走强,在全球矿业资源运行看,大宗商品行情陷入低迷大周期。现在,我国企业出海成本相当低。分析比较典型的几种产品,其中,铁矿石价格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五年新低。11月17日,中钢协统计的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75.4美元/吨,与2011年9月178美元/吨的价格高点相比,下跌58%。目前,国际黄金价格跌到1100美元/盎司,较2011年9月高点下降42%。此外,6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降,当前已跌破80美元/桶大关。

  第三,我国已积累了一定的海外投资经验。随着国内原料需求增长,我国企业出海淘矿较为常见,2010年-2011年,全球矿石投资高峰时期,我国企业投资境外矿产,目前进入达产高峰。其中,投资于塞拉利昂的铁矿山向国内供应铁矿,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塞拉利昂铁矿石944.2万吨,同比增加462.7万吨。

  当前,在介入境外矿产的绝佳时机,企业反而踯躅不前,这折射出我国企业境外矿产的投资尴尬,追涨杀跌,小股民投机心态浓重。2011年全球矿产大热,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企业井喷般出海淘矿,股市的涉矿股暴涨,但调查表明,该时期我国海外矿业投资八成失败。当今,全球矿产进入萧条期,收购成本大跌,以前卖到几十亿美元的矿产,现在能以不足一半的价格入手,我国企业反而放缓了投资步伐,甚至弃矿,个中缘由,值得反思。

上一篇:江苏无锡打造带钢现货交易电商平…
下一篇:四川省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携同天利…
全国服务热线:
13662956210